隨著我國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重視,政策、資金方面給了充足的支持,我國每年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逐年上升。據工信部的消息顯示,我國201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產量大約為35億噸左右,處理量差不多9億噸,綜合利用量近20億噸。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能力有待提升
隨著我國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重視,政策、資金方面給了充足的支持,我國每年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逐年上升。據工信部的消息顯示,我國201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產量大約為35億噸左右,處理量差不多9億噸,綜合利用量近20億噸。
隨著綜合利用的提高,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產量增幅呈現波動趨勢,自2017年以后開始穩定下降。例如2019年,產生量相較上一年只增加了不到2%。
而按照業內機構測算,2019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市場規模有差不多6000億元,相較2018年仍有6.6%的增長。而與此同時,對比目前剛過半的綜合利用率來說,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市場顯然還有更大提升空間。即將正式施行的新固廢法更是將工業固體廢物單列一章,足以看出在未來三五年內,工業固廢處置市場發展風向都不會有大改變。
新固廢法要求從源頭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體廢物危害性,在原有“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國務院發展改革主管部門”的基礎上,增加“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門”,圍繞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合理配置不同部門的管理責權,壓實了管理責任。
當然,在政策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技術提升,資源化利用,管理系統等各方面的升級。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工業固廢處置高值化利用水平仍較低。因此,以集聚化、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為導向,實現高值化利用也成為探索方向之一。例如京津冀,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要求,到2022年,區域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量8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1.5億噸,產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形成30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建設50個產業創新中心,培育100家創新型骨干企業。
這些新法規與政策的發布,預示著我國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能力依舊有待提升,轉型,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大宗工業固廢仍存在底數不清、行業壁壘、產品附加值低、技術支撐缺乏、監管不足以及投融資環境不佳等問題。
我國大宗工業固廢行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就未來大宗工業固廢的發展形勢,應從如下方面開展工作;
從政策的角度:國家及各部門組織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從監管角度:應使管理體制機制順暢化,完善資源分類處理處置管理制度;
從產業的角度:增強區域協同發展,增強固廢利用市場活躍度,增加產品附加值,增加盈利空間,同時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從資本角度:應加大對大宗工業固廢產業資本的投入;
從技術的角度:應加快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高值化、產業化的技術的開發,提升利廢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隨著這些方面的不斷完善,基于科技創新驅動大宗工業固廢的發展,我國大宗工業固廢將朝著高質量、可持續的健康方向發展。